闯出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新天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孙春兰指出,要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大力推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生活服务便利化,促进服务经济体系更加完善、更加高端、更加开放。
综观国内外,发展实践深刻昭示,服务经济体系是否完善、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如何,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体现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天津而言,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要求我们在产业结构上有一个质的变化,服务业就是提质增效的潜力所在。牢牢把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两个历史性机遇,对我们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包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服务经济体系,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发展是硬道理。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我们将目光更多投向发展的质量效益,“实力”与“竞争力”就已不仅仅关乎经济,更以民生、环境为衡量,由此,转方式、调结构的需求愈加迫切。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正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附加值高,而且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在经济转型中可以发挥引擎作用。如何点燃这个引擎,叠加优势、超越自我?
“新”、“集”、“合”、“放”,是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新”,是创新。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这是方向,是定势。朝着这一方向奋力前行,必然离不开创新,必然要以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为基础、为保证。“集”,是集群发展。商务、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实现集群发展,产业能级和集中度有效提升,这是建设现代服务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以“新”与“集”为前提,才能迈向“合”的境界。“合”,即融合。抓服务业,决不能单一地抓,必须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这个“合”,既在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将服务渗透于产业链各个环节,向上搞好研发设计,向下抓好物流、金融、营销,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也在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与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延伸社会服务触角,让群众尽享服务业大发展成果。
加快服务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放”是改革的路径之一,既需有“开放”之胆识,也要有“放开”之勇气。大力推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最大限度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这是“开放”之内涵;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发展……这是“放开”的要义。改革推动、大胆突破,“新”、“集”、“合”、“放”四轮驱动,一定可以闯出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新天地。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