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篇:让服务业走得更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国人民代表做政府工作报告,总体部署2015年工作时提到,要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服务业正在步入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在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承担着经济转型升级这一重大任务的中国,正在历经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变。
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新生动力的崛起。2014年,在全国新设立的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为50.03%,远高于第二产业29.72%的增幅,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同时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不过,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政策环境还有待改善,服务业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阻力。
目前,我国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仍然存在,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为服务业市场的发展注入动力,应该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都应该向社会资本开放,把市场的还给市场。否则,被束缚住“手脚”的服务产业不足以应对新型城镇化释放出来的巨大需求,更不能适应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
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十年是工程师的十年,工业、制造业的强劲发展带着中国迅速脱离了物资贫乏的年代,同时也吞下了产能无序扩张、环境污染的恶果。好在我们成长得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以及公众开始呼吁“放慢脚步”,开始思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中国”。
于是,从具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我们需要更多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企业,而不是以投资为动力的企业。我们需要更多精致贴心的服务,而不是粗糙的批量化生产。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我们似乎有了更多一致的目标,但在具体实践做的工作还太多,比如让服务业和工业享受平等的政策待遇,在土地供给、价格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给予服务业以平等待遇,甚至依照企业创新内生力而非投资额为标准,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让服务业走得更好;比如完善行业规范,清除行政垄断,让服务业走得更好。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每一步都是考验,考验我们是否愿意为了这一致的目标做一些改变,考验我们是否有足够勇气为中国的经济转型破除一些阻力,考验我们是否足够智慧为服务业领域搭建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信息来源: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