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有的人正在逐梦的道路上挥洒汗水,有的人拥抱着美满幸福的家庭……然而,隐蔽战线有3个年轻人,在他们28岁的时候,将鲜血与生命永远献给了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留下了怎样荡气回肠的余音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三声来自28岁的呐喊——
孟华亭,中央特科行动科(又称“红队”)副队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加入中央特科。
“红队”是一支具有高度政治素养、高超业务能力,始终保卫党中央的钢铁队伍,多次出色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特殊使命,为保卫党中央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极为有效地震慑了叛徒和敌特。“红队”后期遭受重创,邝惠安(队长)、孟华亭、赵轩、祝金明等核心骨干相继被捕。他们在狱中扛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并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狱友们继续战斗。

中央特科“红队”后期骨干成员:孟华亭
孟曰取义,华亭鹤唳,孟华亭满腔未酬的壮志洒落纸上:“为了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尝尽人生辛苦。我们唯一的心愿是,我们要走正确的道路。斗争必须继续,这是我们唯一的遗嘱。”1935年4月13日,孟华亭与同生共死、并肩战斗的同志、战友们壮烈牺牲在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军法处,年仅28岁。
郑文道,广东香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指示到上海情报系统工作,担任交通员。
郑文道曾传递出包括汪精卫秘密访日的消息、日本政府对汪伪政权和“兴亚院”的指示、日本方面收买丁默邨的内幕、日军大规模“扫荡”计划、日军准备袭击山西根据地派往敌后去的干部的计划等重要情报,而最重要的莫过于传递了党中央高度关注的日本即将“南进”的战略情报,这一情报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情报中的“国宝”。
朝闻道,夕死可矣。1941年10月,日本东京警视厅侦破了“佐尔格-尾崎秀实第三国际间谍案”,日本宪兵将视线集中到了上海,天罗地网就在眼前。为了掩护战友、继续传送对党中央至关重要的情报,郑文道决定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战斗,他对战友说:“如果你被抓去,也许我也会一起被抓去,我可以为你掩护到底。而如果这个目的不能达到,那么为了保卫组织,我将一死了之。”
最终,郑文道以极其壮烈的方式践行了自己的诺言。1942年7月29日凌晨,郑文道被捕。押送途经闹市区,为向战友示警,同时以死保守组织秘密,他毅然决然头朝下跳出车外,当即昏死过去;被日本宪兵抢救醒来后,他再一次趁看守不备,奋不顾身从审讯室窗口一跃而下,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关押郑文道的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旧址
萧明华,浙江嘉兴人,1947年在北平参加隐蔽战线工作。1948年6月经组织批准入台开展情报工作,后成为“台湾工作组”(以下简称“台工组”)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在台湾当局制造的白色恐怖下,1949年到1950年期间,“台工组”连续6次通过香港传递出大量重要情报,并获取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
1950年初,“台工组”遭到破坏,1950年2月6日深夜,萧明华被台湾保安司令部逮捕。在狱中9个月,她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始终忠贞不渝、英勇不屈。
月是故乡明,匆匆惜岁华。11月8日,萧明华挥下绝笔:“不要带我的遗骨回家乡,就让她在台湾吧。”随后英勇就义于台北马场町刑场,年仅28岁。
1951年4月11日,“台工组”先前获取的重要军事情报几经险阻终于被交到组织手中。5月1日,海南岛解放;5月19日,舟山群岛解放。

萧明华烈士遗书
三声28岁的“呐喊”冲破牢笼、直上云霄,犹如暗夜之中的明灯,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安全机关将继续沿着先辈们的足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冒险犯难精神,全力培养锻造一支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新时代国安铁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实际行动为护航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