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进展,这是教育部2018年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进展情况,甘肃省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河北省威县县委副书记王建华,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能明介绍地方经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做专家点评。
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有哪些新进展?地方和高校有哪些好做法?小编带你一起到现场看一看↓↓↓

看举措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教育部承担了教育行业扶贫、定点联系滇西边境片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三项任务。教育部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列入“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教育系统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具体都有哪些举措,随小编一起来听听刘昌亚司长怎么说。
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制度体系
■ 成立以陈宝生部长为组长的教育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 以教育扶贫工程为引领,先后制定出台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路线图和时间表。
■ 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等各领域涉及教育扶贫的政策文件,各地教育部门也出台了本区域教育扶贫五年规划、行动计划,共同组成了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相衔接、与地方脱贫攻坚落实举措相协调的教育扶贫制度框架。
深入实施教育扶贫重大工程项目
■ 连续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
■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 启动实施银龄讲学计划。
着力推动精准到人的学生资助体系
■ 学前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 普通高中率先免除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
■ 中等职业教育对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
■ 高中阶段教育设立国家助学金。
■ 高等教育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等多种资助方式,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
推动落实教育扶贫倾斜政策
■ 持续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 持续推进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 支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养。
■ 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双管齐下,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
积极探索定点扶贫路径
■ 教育部机关承担定点帮扶河北省青龙、威县任务,经过不懈努力,两县已脱贫摘帽。
■ 组织动员44所部属高校承担44个国贫县定点扶贫任务,发挥高校优势,找准贫困地区需求与学校优势的结合点,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升级,加强决策咨询服务,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破解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
认真履行定点联系滇西边境片区牵头职责
■ 每年组织召开滇西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协调解决滇西片区脱贫攻坚重大问题。
■ 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滇西实施方案。
■ 批准设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协调直属高校对口帮扶学校,探索贫困地区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
■ 依据直属高校优质资源,面向滇西脱贫攻坚需求举办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
■ 实施滇西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已实现滇西各县全覆盖。
看谋划
如何更好发挥教育扶贫作用,完成好“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育部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好“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扎扎实实做好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坚决完成保障义务教育的核心任务
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在辍学高发区“一县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应助尽助,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
继续推动教育新增资金、新增举措、新增项目等向“三区三州”倾斜。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在民族地区推广“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县,分类研究制定教育脱贫攻坚指导工作方案。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
实施“幼有所育”计划,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办好一批中职学校,加大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推进力度。深入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加强教育扶贫保障力度
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推动中央相关教育转移支付存量资金优先保障、增量资金更多用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受教育的需要。持续推进教育系统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教育扶贫举措的落实。
看经验
地方和高校有哪些扶贫好做法?一起来看看甘肃省,河北省威县、青龙县,中国药科大学的经验。
甘肃:精心下好教育脱贫“先手棋”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批复同意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以来,实施了以“九大精准工程”和平凉先行先试为重点的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 抓精准,精心下好教育脱贫“先手棋”;
■ 盯重点,着力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
■ 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 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 重阻断,突出抓好农村学前教育;
■ 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 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
■ 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教育发展;
■ 抓扶智,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
■ 重协作,依托结对帮扶助推教育均衡。
河北省威县:探索教育扶贫新路径
2012年,威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同年成为教育部定点帮扶县。威县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路径——
■ 试办“职教初中班”,探索控辍保学新路径;
■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帮扶新路径;
■ 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创新产业扶贫新路径。
河北省青龙县:实施产教融合,推动产业扶贫
青龙县抢抓教育部定点帮扶的重要机遇,实施产教融合,推动产业扶贫。
■ 找准高等院校科研与青龙资源禀赋的结合点,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实现产业化。
■ 建立与高校专家团队的联系,为青龙县提供战略咨询、规划编制等形式多样的智力帮扶。
■ 实施“农校对接”项目,积极推进青龙县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产品直达高校食堂的对接。
中国药科大学:自选动作做优做特色
中国药科大学承担陕西镇坪县的定点扶贫任务,自对口扶贫以来,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学科优势,同时整合校友力量,发展中药材第一、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重点推进三大项目:
■ 黄连铺就致富路,通过科技扶贫,提高产品附加值,粗放式资源输出模式得到改变。
■ 为“巴山药乡”续开扶贫新药方,通过不懈努力,促成投资10个亿的中药配方颗粒项目落户。
■ 镇坪县飞渡峡中药康养特色小镇(曙坪镇)建设,围绕镇坪中药资源要素,促进镇坪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看点评
教育扶贫有何特殊地位和作用?一起来看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教授张琦的点评。
教育扶贫通过弥补贫困地区教育短板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内生能力,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而长久的脱贫。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既是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也是后小康时期强国战略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贫困的代际传递来看,父辈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其家庭获得收入的重要因素,上一代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可能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影响下一代。教育为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纵向流动、阻断代际传递提供了可能,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通过努力提高受教育水平,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打破了贫困恶性循环的链条。
贫困地区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特征,它不仅可以斩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还能为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质的人力资源,有助于加快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入的步伐,为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