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党组成员带头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综述
坚守教育报国初心 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有一种唤醒历史记忆的重大作用,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前仆后继探索奋斗、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伟大复兴以及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进程,承载的内容非常丰富。”7月1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教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在京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拉开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带头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的序幕。
根据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和教育部直属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连日来,教育部党组成员纷纷走到分管司局和联系直属单位党员中间,结合基层调研题目讲专题党课。
一场场不忘初心的精神洗礼,一次次牢记使命的思想激荡,引领着教育部直属机关广大党员在一场场党课中寻根问本、学思践悟,在一次次思想交流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勇毅前行,将为民服务、教育报国的使命记在心上、扛在肩上。
牢记初心使命,坚守教育立场
“‘党课’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不同于学校里的课程,实际上是党内生活的一种载体,是同志们相互交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一种形式,是领会和体悟党中央精神的一种方式。”陈宝生在党课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和关键词,并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党的历史上是 第一次,充分表明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在全面从严治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以“初心”和“使命”的逻辑关系为开端,陈宝生在讲授中娓娓道来。他说,教育战线只有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内涵,才能更科学地认识其在教育领域的实现形式,才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历史进程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他强调,除了学习,除了革命,除了建设,除了改革,除了创新,我们无路可走。
“今天中国教育的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具有更深厚的资源条件、更强大的内在动力。”陈宝生说,面对新形式新环境新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教育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使命光荣。新时代对教育报国的需求更迫切,更刻不容缓。“教育报国正当其时,要着眼于较为公平的招生、不断提升的质量、不断改进的机制、动态均衡的条件,以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选准突破口,着力整改,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和满意度。”陈宝生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全党同志都必须坚守的初心、担当的使命。对于我们教育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坚守的初心、担当的使命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要求,这就是要坚守教育报国之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之使命。”党课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围绕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三个问题,与党员干部深入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如何紧密结合具体工作推进主题教育向深走实。
孙尧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解读为是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部署、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推动全体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方式、筑牢党的事业群众根基的重大实践。“我体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基于党的建设经验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作出的。”他说,推进主题教育出成果、见实效,首先要理解并把握好教育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准确把握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总的来看,我理解,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永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动承担服务国家发展的重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孙尧说,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首先要通过“找差距”,把问题找准查透,然后通过“抓落实”改正问题、补齐短板,进而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来源:中国教育报)